一 、了解游戏规则
首先 ,你需要熟悉微乐麻将的规则。微乐麻将采用国标麻将规则,玩家需将手中的牌组成特定的牌型才能胡牌。了解牌型、番种、计分等基本规则,将帮助你更好地制定游戏策略 。
二 、提高牌技
1. 记牌:记住其他玩家打出的牌,有助于推测剩余牌面及可能的牌型。
2. 灵活运用牌型:熟练掌握各种牌型 ,以便在合适的时候出牌。比如,当你的手中有杠子时,可以灵活运用杠牌、碰牌等技巧。
3. 控制节奏:不要急于出牌 ,保持稳定,在合适的时候出关键牌,掌控局面 。
三、合理利用资源
1. 道具:微乐麻将中有各种道具可以帮助你获胜。合理利用道具可以扭转局面 ,比如使用“换牌 ”道具,可以将手中的无用牌换成其他牌型。
2. 求助: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发起求助 ,向其他玩家请教或寻求协作 。善于利用求助功能,可以让你受益匪浅。
四、避免常见错误
1. 轻信运气:切勿过分依赖运气,以为好运会一直伴随着你。在游戏中 ,稳定和技巧才是关键 。
2. 不留余地:当你的手中只剩下一个对子时,最好保留一个安全牌,以免点炮给其他玩家。
3. 忽视防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牌面,也要注意其他玩家的出牌情况。通过合理防守 ,降低点炮的风险 。
4. 固执己见:不要固执己见地按照自己的打法进行游戏。善于倾听其他玩家的建议,灵活调整策略,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五 、总结
微乐麻将万能开挂器虽然是一款休闲游戏 ,但同样需要技巧和策略 。通过熟悉规则、提高牌技、合理利用资源以及避免常见错误等手段,你将更有可能成为赢家。在游戏中,保持冷静 、稳重的心态至关重要。只有心态好 ,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此外,与高手切磋交流也是提升游戏水平的途径之一 。加入微信小程序微乐麻将的社群,与其他玩家分享经验、探讨技巧 ,共同提高游戏水平。同时,观看高水平玩家的对局回放也是学习的好方法。观察他们的打牌思路和策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将大大提升你的游戏水平 。
总之,微乐麻将万能开挂器虽然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但通过掌握技巧和策略,你将有更多机会在游戏中获胜。不断学习和实践 ,你将逐渐成为微乐麻将的高手,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感。祝你游戏愉快!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 ,专业,及时,全面 ,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光伏行业“反内卷”倡议言犹在耳,双良节能却逆势抛出20亿元增资计划 。
8月21日,双良节能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向内蒙古包头的两家孙公司增资不超20亿元的议案 ,副董事长缪志强表示,“此次增资有望增强两家孙公司资本实力,为开展更多业务做好准备。”
然而 ,上海证券报记者赴包头实地调研发现,所谓“开展业务 ”的背后,是三期项目产能腰斩、夜间灯火不再,以及员工流失严重的窘迫现实。
面对市场对产能利用率的疑虑 ,缪志强也坦言:“目前公司单晶硅业务产能利用率及开工率都处于低位,在50%附近 。”
这才是双良节能真实的经营处境:一边是产能利用率仅50% 、工厂大面积裁员、负债率高企至80%以上;另一边是子公司亏损经营、现金流紧绷 、短期偿债能力全线飘红。
而这笔20亿元巨资,究竟是绝地求生的筹码 ,还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产能大幅缩减 工厂大面积裁员
8月6日,双良节能公告,为优化全资孙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简称“硅材料公司”)、恒利晶硅新材料(内蒙古)有限公司(简称“恒利晶硅”)的资产负债结构 ,以及出于实际生产经营及业务开拓的需要,拟对其增资不超过20亿元,均由自有资金出资。
沿着包头市红旗大道与经纬路的丁字路口 ,坐落着硅材料公司、恒利晶硅两家孙公司,前者负责一期 、二期项目,包括单晶一二三四五厂;后者负责三期项目 ,包括六七八九厂 。两家公司、九大厂区构成了双良节能光伏产品的核心产能。
记者走近上述各个工厂,就听到轰隆隆的机器作业声。
“没有停工停产,(社会层面)也不让停工停产,没订单也得干着 ,产品做出来库房放着也不能停,不然工人都白养了。不过,去年开始大面积裁员 。 ”有接近硅材料公司的人士向记者介绍 ,去年起公司人员流动较大,大面积裁员,从员工到段长、厂长及管理层都有裁员。裁员后岗位也相应调整 ,段长下来当班长,班长下来当工人。原来9个工厂,正副厂长累计有18个 ,现在只留下主要的两三个 。
一句“白养”、数次裁员,道出产能过剩时代的残酷现实。
临近中午,一位年轻的生产工人从公司对面的人才公寓走出来 ,记者与其交流印证了裁员的情况。“公司从去年开始裁员,三期项目工厂的产能只有之前的一半 。”他说。
另有接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工厂晚上灯火通明,订单多到连夜干都干不完,现在市场需求整体都下降了 ,开工率及产能肯定不如以前了。公司现在有订单都不敢加紧生产,维持让工人慢慢生产 。 ”该人士也提到,近期听说公司又在招人 ,可能跟订单变化也有关系。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双良节能产能利用率已大幅下降。
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硅片产量547165万片 ,包括了182及210尺寸的P型及N型单晶硅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按照每片对应约8W—10W推算,2024年的产能利用率大约是50%。
负债率畸高风险加剧 亏损经营阴霾难消
根据增资安排 ,双良节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江苏双良节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节能投资”),对硅材料公司增资不超过12亿元,对恒利晶硅增资不超过8亿元。这也是一年内 ,双良节能第二次向硅材料公司增资。去年11月,公司刚增资13亿元 。
在产能利用率低迷之下,双良节能为何还要轮番增资?
据了解,自2021年双良节能大举进军单晶硅为主的光伏市场时 ,公司就先后投建硅材料公司 、恒利晶硅两家包头孙公司,将其作为GW级大尺寸单晶硅棒、硅片项目的投资运营主体。
此后,双良节能加快扩产步伐。2021年至2022年两年间 ,公司先后公告总投资70亿元、62亿元 、105亿元的扩产计划,具体包括建成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生产项目,年产2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 ,以及 50GW大尺寸单晶硅拉晶项目 。
大手笔扩产后,经济效益却并不及预期。
以总投资70亿元项目为例,双良节能2021年发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 ,本项目建设期两年,项目建设期第1年开始实现部分产能,第3年为达产年 ,预计达产后平均年营业收入为108亿元。
然而,事与愿违 。光伏供需关系从2023年下半年起快速恶化,进入了低于成本价销售的“内卷”状态。硅材料公司、恒利晶硅亦未能幸免,目前已呈现高负债 、“失血式 ”经营态势。
2024年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 ,硅材料公司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0%,今年一季度末约82%;恒利晶硅一季度末资产负债率约74% 。
“资产负债率超过60%已经到了危险区间,80%以上说明财务已经非常紧张。”一位光伏上市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 ,畸高的资产负债率也将导致后续新增银行借款难度进一步加大。
再看经营业绩,硅材料公司、恒利晶硅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1.03亿元、21.86亿元,营业成本高达100.66亿元 、26.1亿元 ,两家公司均已陷入亏损经营 。
唇亡齿寒。两家单晶硅核心公司的经营之困也是双良节能的缩影。
截至2024年末,双良节能资产负债率也高达82.77%。公司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21.34亿元 。从半年报预告来看,今年上半年 ,公司预计亏损6.7亿元至5.2亿元。
高负债率与业绩亏损双重压力下,双良节能不得不再次进行增资“输血”。
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单晶硅业务在双良节能业务版图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4年约占总营收的三分之二 。“此时若不为两家孙公司提供资金流动性,则意味着放弃单晶硅业务,那么上市公司整体业务版图及营收结构将面临重挫。 ”
加码增资恐存隐忧 困兽犹斗胜算几何
在光伏行业人士看来,当前光伏制造业还处在群雄争霸阶段 ,几家大型光伏企业都在坚持,谁都不愿先下“牌桌”。
一位光伏企业负责人一语道破双良节能等企业的困顿:“退”,公司业绩将大幅减少 ,经营会受到重大影响;“进 ”,虽然可以暂时争取一个留在牌桌上的机会,但未来真正的“光伏争霸赛”考验的是公司的技术领先性、产业链完备性、资金充沛度 、风险管控力等综合竞争力 ,这也是评估公司能否东山再起的关键 。
双良节能在光伏行业中的竞争力如何?其大手笔增资究竟是自我救赎,还是饮鸩止渴,是否有东山再起的实力?
对此 ,记者选取了3家可比的同行业公司(TCL中环、隆基绿能、弘元绿能),分别从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 、偿债能力、货币资金等指标,评估其综合竞争力情况。
首先 ,超80%的畸高负债率已暴露出双良节能高财务风险状态,而对比来看,其他3家公司同期的资产负债率基本维持在58%—64%的合理区间。
再看短期债务及非受限货币资金,截至2024年末 ,双良节能与TCL中环、隆基绿能 、弘元绿能短期债务均超过100亿元,不过相比TCL中环、隆基绿能、弘元绿能120.32亿元 、509.48亿元、13.47亿元的非受限货币资金规模,双良节能却仅有4.9亿元 ,其资金紧张程度进一步凸显,恐对其后续经营发展构成压力 。
此外,公司偿还短期债务能力也相对较弱。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指标看 ,今年一季度末,双良节能0.63的流动比率 、0.54的速动比率,在4家公司中均处于最低值 ,这也传递出公司可能面临无法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
以上的数据与对标客观定义了双良节能在目前行业生态链中的真实位置——弱势、被动、抗风险能力差的二三线企业 。
“这几年行业整体内卷,对二三线公司是不利的。规模小 、资金弱,耗不起。”一位光伏行业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分析说。
更大的变数在后头 。有光伏企业负责人预测 ,未来几年我国光伏产品需求或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挤压光伏制造端企业。“电力市场化改革改变了光伏电站的收益测算方式,我国光伏产品的主要采购者——能源类央国企很可能将大幅削减光伏大基地的建设需求,近期已有多个大基地项目被取消。另一方面 ,绿电直连等受到培育的新模式能否弥补光伏大基地减少造成的需求缺口,尚不得而知 。未来需求端的波动,可能会对双良节能等生产端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回溯历史 ,光伏行业是周期性的“绞肉场 ”,从无锡尚德到江西赛维,每一轮行业洗牌都伴随着一批企业的退出。
双良节能此次增资 ,映射出整个光伏制造业在供需失衡、价格内卷下的集体焦虑与普遍困境:不退则进,但进无坦途 。
在行业洗牌的关键阶段,“勇敢”与“盲目”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双良的选择 ,与其说是战略,不如说是在行业生态链中的生存本能。
20亿元,也许能换来时间 ,但是否能换来竞争力?双良节能的这一注,押下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整个公司的命运 。